亲爱的同学们、家长朋友们:
你们知道吗?每年的10月10日,被定为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通过这个日子,让更多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提醒我们关注自己与他人的精神健康。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共建共治共享,同心健心安心”。
轻盈飘动的绿丝带,象征着快乐和愉悦的心情,这是我们实现生命价值、创造美好生活的生生不息的源泉。
一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
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,而是能及时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,积极地寻求改变不良现状的方法,他们能明白人生冲突是严峻和难以回避的,在深刻认识之后依旧能热爱生活。
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,考试焦虑≠焦虑症,抑郁情绪≠抑郁症,只是心理处于动态失衡的健康状况。出现动态失衡时,会根据严重程度区分为不同等级的心理问题,经过调节后能恢复平衡,属于正常情况,因此心理问题≠心理疾病,要与“疾病”严格区分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以下十条标准:
1.有充分的适应力。
2.充分了解自己,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。
3.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。
4.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。
5.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。
6.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。
7.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8.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。
9.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,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。
10.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,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。
二、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
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共同决定了我们的精神状态。大多数情况下包含以下几种因素:
生活压力:工作压力、学业负担、人际关系紧张等,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家庭环境:家庭氛围、亲子关系、经济状况等,对个体精神健康有着深远影响。
社会文化:文化背景、价值观、教育水平等,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反应方式,进而影响精神健康。
身体健康:身体疾病或不适,如疼痛、疲劳,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。
三、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
1.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:饮食均衡,为大脑和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;睡眠充足,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;适当运动,释放压力,提升心情,并增强身体素质。
2.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:将关注点转移到解决方案上,而非问题本身,以减轻心理负担,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。
3.提升压力管理的能力:能识别压力源,觉察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,并积极主动去应对压力。能合理安排时间,规划任务的进度,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堆积。
4.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:与家人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,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;定期与朋友聚会、交流,分享快乐和困扰,寻求情感支持;参与社团活动,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,增强社交技能。
5.使用心理调适的技巧:学习冥想、深呼吸、渐进性肌肉放松等,以缓解紧张情绪。平常多进行积极心理暗示,给自己一句勉励的话,或对着镜子笑一笑。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,借用艺术抚慰心灵,比如听音乐、绘画、舞蹈,这些都可以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,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。
让我们携手共进,在这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以及每一天,都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理解、支持、关爱精神健康的生活环境,让每个大人和小孩都能享有健康、幸福的生活!
温馨提示:如有问题需要咨询,请拨打由我校心理团队值守的热线电话,您的心理健康,我们共同守护!
常老师:18535021161
杨老师:18295873078